Search


【媒體の真冬】悲情《衞報》教我的10件事
***
我不是天生的樂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【媒體の真冬】悲情《衞報》教我的10件事
***
我不是天生的樂觀派,特別是對自己身處其中的困局,樂觀的言論聽來,往往難免過於天真、一廂情願,甚至不負責任。

人生許多問題,我都沒有答案;我只是相信:正視問題,至少不會錯。它也許一時解決不了問題,卻總能帶你一步一步前進。
***
這篇有闗英國《衞報》的報導,其實也是台灣媒體在產業大動盪下,對外困頓求生、對內路線較勁的放大版實境秀:

一、媒體的敵人很多,但要克服(或合作)的最大對手依然是Facebook和谷歌。
引文~不僅紙質新聞業務的收入進一步下降,數字廣告收入也大幅降低——因為讀者紛紛轉向移動端,Facebook和谷歌則佔據了最大的在線廣告份額。

二、編輯是媒體核心,但要解決問題,卻不能只把眼光侷限在編輯部。
引文~本來就呈下降趨勢的紙質業務收入,因各大廣告商的退出而進一步萎縮。(董事長)帕姆塞爾重組了廣告部門來使其更具競爭力,並尋求新的商業夥伴來增加營收。

三、衝流量,已經一再被證實,只能叫好不叫座。
引文~在主持《衞報》工作的20餘年裏,拉斯布里傑建立起了數以億計的受眾,帶領英國新聞媒體積極擁抱互聯網,收到了大量來自新聞界的讚譽。然而,當《衞報》虧損額激增時,這份讚譽就變成了指責。

四、讀者流失、廣告收入下滑,平常都只是一種「感覺」,直到揭露巨大的財報虧損才有真實感。虧損讓老闆採取行動,未來一兩年,台灣媒體要小心年後的失業潮。
引文~這一不斷虧損的報紙正以驚人的速度燒錢,根據內部數據,僅今年上半個財政年度就支出高達4800萬英鎊。儘管管理層已經保證虧損勢頭將會得到控制,業內人士仍非常擔心其前景。

五、不景氣時,擴張抑或緊縮的路線選擇,會是媒體高層較勁的核心。
引文~由帕姆塞爾和《衞報》總編凱瑟琳·維納(Katharine Viner)率領的新團隊,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權力鬥爭後,與前總編艾倫·拉斯布里傑(Alan Rusbridger)分道揚鑣。

六、……但衝擊最大的,還是基層員工。
引文~《衞報》將不得不削減60%以上的成本,才能勉強依靠它從數字出版內容獲得的盈利來生存。在分析了最新的內部數據後,新一輪的裁員也極有可能。

七、虛實整合的艱辛,讓迅速節約成本的「純網路化」,成為一種無能為力的必然選擇。
引文~這將會需要一場相當劇烈的重組和變革——就像3月份《獨立報》所做的那樣,裁掉許多員工,徹底地進行重新配置,成為一個「純數字媒體」。

八、付費訂閱,對大(成本)媒體的成效可疑。
引文~《衞報》試圖利用其品牌與讀者強烈的親和力,讓他們自願支付每年49英鎊的會員費用來幫助其「起死回生」。「我不認為有人會相信會員制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商業挑戰。」一位記者表示。

九、尋找新的「業務報導」方向,這種公益新聞的「置入報導」,可以參考。
引文~此外,也有慈善家和慈善基金會表示願意資助公益新聞項目,如蓋茨基金會就資助了關於國際化發展的報導項目。

十、問題多於答案,對台灣媒體也是如此,我看不到樂觀的理由。
引文~一大串問號懸在《衞報》的頭上——新的營收來源?進一步裁員的計劃?紙質業務的前景?能否保持在線免費閲讀?時間真的不多了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編輯」,當然值得作為一種志業來追尋,它既啟蒙世界,也發現了自己。
View all posts